林清玄:有時候我同情有錢人家的孩子

  不要羨慕別人門頭沒有雪,自己挖一口泉湧的井才是要緊的事。

  和一位朋友到一家店裡叫了飲料,朋友喝了一口忍不住吃驚地讚歎起來:

  “這是什麼東西,這麼好喝?”

  “這是木瓜牛奶呀!”我比他更吃驚。

  “木瓜牛奶是什麼做的?”

  “木瓜牛奶就是木瓜加牛奶,用果汁機打在一起做成的。”

  “是呀!這是我第一次喝到木瓜牛奶。”朋友理直氣壯地說。

  真是不可思議的事,對我來說,一個人在台灣生活了三十年而沒有喝過木瓜牛奶,就彷佛不是台灣人一樣,對我的朋友卻是自然的,因為他是世家子弟,家教非常嚴格,從小的自由非常有限,甚至不准在外面用餐的。

  當然,他們家三餐都有用人打理,出門有司機,疊被鋪床都沒有自己動過手,更別說洗衣拿掃把了。

  到三十歲才有一點點自由,這自由也只是喝一杯路邊的木瓜牛奶汁而已。

  對生長在南台灣貧困鄉村的我,朋友像是來自外太空的人,我們過去的生活幾乎沒有重疊的部分。

  在鄉下,我們生活的每一分錢都是流汗流血奮鬥的結果,小孩還沒有到上學的年齡就要下田幫忙農事,大到推動一輛三輪板車,小至縫一枚掉了的釦子,都是六七歲時就要親手去做。

  而小街邊的食物便是我們快樂的泉源,像木瓜牛奶這麼高級的東西不用說,能喝到楊桃水、綠豆湯已經謝天謝地,縱使是一根紅糖冰棒,或一盤澆了香蕉油的刨冰,就能使我們快樂不置了。

  有時候我們不免也會羨慕有錢人家的孩子,但當我們知道有錢人的孩子不能全身脫光到溪邊游泳,或者下完課不能在田野的爛泥裡玩殺刀的時候,我們都很同情有錢人的孩子。

  在我們那個年代的農村里,孩子幾乎沒有任何物質的慾望,因為知道即使有物質的慾望也不能獲得,最後就完全放棄了。無欲則剛,到後來我們即使赤著腳、穿破衣去上學,也充滿了自信和快樂。

  這其實沒有什麼秘訣,只是深信物質之外,還有一些能使我們快樂的事物不是來自物質。

  而且對這個世界保持微微喜悅的心情,知道在匱乏的生活裡也能有豐滿的快樂,便宜的食物也有好吃的味道,小環境裡也有遠大的夢想——這些卑中之尊、賤中之美、小中之大,乃至醜中之美、壞中之好,都是因微細喜悅的心情才能體會。

  在夏天裡,我深信坐在冷氣房裡喝冰鎮蓮子的美味,遠遠比不上在田中流汗工作,然後在小路上灌一大碗好心人的“奉茶”,奉茶不是舌頭到喉管的美味,而是心情互相體貼而感到的歡喜。

  在禪宗的《碧巖錄》裡有一個故事,德云禪師和一位痴聖人一起去擔挑積雪,希望把井口埋起來,引起了別人的訕笑,當然,雪無法把井口埋住是大家都知道的,德云禪師為什麼要擔雪埋井呢?

  他是啟示了一個偉大的反面教化,這個教化是:只要你心底有一口泉湧的井,還怕會被寒冷的雪封埋嗎?

  不要羨慕別人門頭沒有雪,自己挖一口泉湧的井才是要緊的事。

  “不封凍的井”是一個多麼深邃的啟示,它是突破冷漠世界的摯情, 是改變醜陋環境成為優美境地的心思,是短暫生命裡不斷有活力萌芽的救濟。

  心井永不封凍,就能使我們卓然不群,不隨流俗與物慾轉動了。

  在路邊自由地喝杯木瓜牛奶,滋味不見得會比人參湯遜色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