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很忙嗎?

  忙是常態,不忙是變態,這是很多職場人的共識。所以,當碰到這個問題時,沒有多少人會反對這個提法。職場最常聽到的就是“我很忙”;但沒有多少人會真的同意,那些說“忙”的人會真的很“忙”?

  很多進入跨國公司的人,在初入職階段,都被告知過一種所謂的“四分法”,就是按照時間管理的要素,將任何事情分為“緊急的重要的”、“緊急的但不重要的”、“重要的但不緊急的”和“不重要也不緊急的”。公事纏身,幾乎每件事情都可以被貼上“緊急”的時間標籤,但是否每一件事情都是“重要的”,都將變成自身工作的“重點”?理論終歸是理論,屬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各自的選擇中透露著不同的打算。

  “忙”在很多情況下可以是一種藉口,用來躲避一些自己不想觸及的事情,而同時又可以以“忙”的狀態來確立貌似專業、正當的職業形象。陪客戶在MSN上閒聊,突然說句“馬上去開會了”便悄然下線,實則是出外抽根煙發發呆;在部門開會時,抱著筆記本目不轉睛,託辭是“處理總部重要文件”,卻是上網看今天的大盤或看某篇財經分析。因此,就不必詫異辦公室裡匆忙的腳步聲為什麼總是那麼頻繁,通話聲音為什麼總是那麼響亮,一切就如同向周圍同事大聲提醒:我很忙,正在處理非常緊要的事情。

  放眼望去,很多人走進了誤區,以為“忙碌就是專業的代表”。於是,他們遵循著眾多管理書籍的勸告,“讓老闆覺得你很忙”、“讓同事覺得你不空閒”,將“忙碌”作為自我的裝扮,傳遞出貌似成功的狀態和彷彿天天向上的努力和與之相伴的好運道。但卻不知,自己的主管早已洞悉一切,“十年媳婦熬成婆”,當年他們也是使用同樣的技巧去謀得了更高的職位和更多的信任。於是,在看破真相的主管面前,總是說“要做緊要的事情”的人總也得不到提升,還因此往往會被扣上“效率低下”的帽子。

  當“我很忙”成為口頭禪的時候,失去的可能會很多。面對朋友說“忙”,等於傳遞一種訊息:“你不是我想去在乎的”;面對家人說“忙”,也無疑於拒絕本應該屬於自己的溫情關心。而對自己說“忙”,也會讓身體去忽略潛在的疲憊和勞累,難免有一天過度透支。

  有關“時間管理”有個挺經典的比喻,用一隻木桶象徵一段時間,而桶裡裝著的不同東西象徵在這段時間裡面要做的事情,裝滿桶表示最大的工作量。如果這個桶裡面早就已經裝滿了碎石、沙子和水的話,就再也沒有機會把象徵著“重要事情”的石頭裝進桶裡面了。而反過來說,如果首先把石頭裝進去,桶裡還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空間來裝剩下的東西。因此,有效的時間管理,就需要分清什麼是石頭類型的事務,什麼是細沙,什麼時候是水,並且建議總是把石塊型的事務放在首要位置。也只有偏重石塊型事務的人,才是真正有效率的人,這類人善於審時度勢,把握關鍵,平衡控制,順風順水。

  忙,也許是工作的狀態,但不應該成為常態。“忙”是“心已亡”,心已經失去活力,還怎麼奮力向前?給心靈放個假吧,哪怕是一天下午的休閒,一個小時的輕鬆甚至是幾分鐘的深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