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識容易,相處難」—人際溝通的四個小叮嚀

  相愛的兩個人不在乎永生,只在乎擁有永生,因為未來充滿不確定性。但是曾經「擁有」的到底是什麼?如果相處一段時間,卻還不知道對方愛的是什麼?討厭的是什麼?那麼這段在一起的日子,或許只剩下「回憶」,但卻沒有一點「意義」。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管理,不管是“感覺”、“職業”還是你關心的一切。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似乎忘記了業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會僅僅因為我們達到某個狀態就停止。

  我不想因為情感因素造成的憐憫而分析最近的社會案例,但也許我們可以提醒自己在與他人交流時要注意幾件事:

  01

  關係中沒有所謂「理所當然」

  愛情容易讓人苦惱,然後還得面臨「增強腐蝕(reinforcement erosion)」和「不合(incompatibility)」的挑戰。

  戀愛中的幸福和對方為你做的一切都是幸福和快樂的,但是在多年的相處之後,這些甜蜜和親密的行為會重複發生,並會削弱增強的效果。所以同一件事情,不斷重複做,一開始可能會有驚喜,但日子久了有些人會視為一種「理所當然」,有些人則會出現厭惡的效果,這種現象稱為「增強腐蝕(reinforcement erosion)」。

  隨著我們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多,我們可能不一致的地方將開始出現。生活很艱難,愛情也不簡單。一段感情,在一開始會出現「磨合期」,隨著時間久了之後,卻又會遇見「不合期」。在這兩個階段,戀愛中的雙方經常低估或忽略對方在背景、目標和興趣上的差異。隨著彼此相處時間的延長,新的生活經歷也可能導致情侶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產生分歧。此時,溝通和交談的能力變得很重要,這樣雙方才能達成共識並向前邁進。

  02

  溝通表達要同理連結

  兩人面對問題的溝通,通常會有「硬性表達(hard disclosure)」和「軟性表達(soft disclosure)」;硬性的表達是表現出生氣、憤怒或厭惡等高強度的情緒,關係遇到衝突時,多數人第一個反應是硬性表達,因為這是一種隱藏自己受傷脆弱的形式,也間接讓對方受到責備,最後雙方的溝通就充滿了痛苦與責備,讓自己痛苦,也讓對方不舒服。

  當我們同時感到內心的痛苦和脆弱時,除了“硬表達”,也許我們還可以嘗試“軟表達”。“柔和的表情”是承認我們也有相對柔和的恐懼、傷害和羞愧感。即使表達這些感覺不容易,如果它們是我們真正的感覺,我們也不需要否認或抵制它們。試著接納這些感受,然後表達。當我們使用軟表達時,對方相對容易理解我們和整個情況之間的關係。

  03

  共同面對「問題」,而非推卸「你我」

  當人情緒狀態不佳時,面對沖突時往往會用「我」、「你」的表達方式,像是:「我之前就說過了…」、「我沒有這樣…」、「你總這樣…」、「你想太多了…」。

  對方很容易感到自己在指責或推卸責任,也很容易將整個場景置於非理性的情緒層面,這不利於問題的解決。面對沖突,兩個人可能會試著關注對方的“問題”。例如,“我們能想到這個問題嗎?”通過做出更理性的陳述,他們可以與問題保持一定的距離,很容易達成共識。

  這種交流方式有兩個優點:一是承認我們現在都需要“面對問題”,二是問題的責任不是“你”或“我”,而是“我們”必須一起面對。這樣會讓我們在衝突裡,從比較中性和客觀的角度去看待當前的狀況。

  04

  解決問題是為了往前,無論最後是「各自」還是「一起」

  當我們和別人相處時,我們總是用舊的人際模式和別人互動,戀愛中的兩個人也是如此。合作夥伴之間溝通的困難往往是因為我們都在試圖改變對方,這可能會導致更多的問題和衝突,甚至可能採取激烈的措施,如哭泣、威脅、脅迫等。(俗話說:一次哭泣,兩次戰鬥,三次絞刑)。雖然這些嚴厲的措施起初可能會有一些效果,但隨著形勢的惡化,我們會發現可能需要採取更嚴厲的措施來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的互動模式最後可能會讓兩個人互動方式越來越極端,傷害到彼此的可能性也更高。

  然而,戀人之間的交流往往傷害的不是問題本身,而是他們試圖解決問題時使用的“詞語”和“方法”。一旦措辭錯誤,使用的方法不合適,最終可能會變成歇斯底里的指控,甚至是人身攻擊。最後,不僅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還出現了另一個問題。

  這雖然是一個關於情感的社會案件,但若場景換成人際上的溝通,又何嘗不是如此?經常不小心碰到對方的地雷,然後造成對方的傷害,也許在為時已晚之前,我們都必須學會如何與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