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請接納男人內心深處的脆弱!

  男人被描繪成“勇敢、力量和力量”的代名詞,而“哭泣和脆弱”似乎只是女兒的世界。

  也許,我們可以和他們一起感受他們的情感,和他們分享,讓內心的孩子在妻子的懷裡休息。

  01

  男兒有淚不輕彈

  在我們中國當代文化中集體認同:男兒有淚不輕彈。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沒有受到巨大的、廣為人知的打擊,比如他的近親死亡,他幾乎被剝奪了表達自己脆弱和無助的權利。

  我們可以從這樣的事實中看出,小男孩和小女孩也會哭,成年人對待男孩的方式也不同,大多數人會這樣哄他們:你是個男孩,不哭也不哭,我們應該勇敢,女孩更可能被允許表達悲傷。

  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他被這些話熏得神魂顛倒,這足以讓他認為自己是個男人。

  如果一個人必須頻繁地表達脆弱,他很容易被環境貼上無用的標籤。在自尊高度敏感的文化中,這樣的標籤甚至比死亡更讓人不舒服。

  02

  男人的心理防禦機制

  為什麼在抑鬱症診斷中,女性是男性的二倍?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並不是女性容易抑鬱,而是女性願意承認自己抑鬱,所以她們對抑鬱的接受度會更高,而男性更有可能將抑鬱物化。例如,在電視劇《男人的一夥》中,顧小白在失戀時抵禦痛苦的方法是把所有積蓄都花在買車和逛街上。

  對男人來說,在古代情願戰死沙場,也不願意說自己抑鬱了。而在現代,瘋狂地追求金錢、性或各種行為成癮,更是男人抑鬱的外化象徵。

  許多男人很少談論他們的感受,即使是在他們最好的朋友之間。他們對足球、政治、經濟、性、工作或人際內訌等更感興趣。而柔軟和溫情會被認為脆弱,或這是無能,浪費精神的事情。

  因為太多的男人這樣認為,中國的婚姻質量一般不高,尤其是持續五年以上的婚姻。丈夫們對談論感情更不屑一顧。許多妻子感到沮喪,因為她們的情感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太多的妻子在諮詢中向我抱怨:我真的很想和我的丈夫談談,尤其是我內心的感受和我們的感受,但是我的丈夫總是要么無視我,要么跟我吵架,好像我在找茬。

  是的,男人的心理機制,包括抑鬱,無論是逃避還是戰鬥,都準確地反映了一種脆弱,這是一種防禦。

  這樣,男人不需要談論感情或愛,因為他們害怕防衛。恰恰相反,在諮詢室裡,因為安全和信任,作為女性的我有機會真正了解男人脆弱和渴望的一面。

  好多次,男人坐下後,一個小時裡,痛哭流涕,幾乎話都說不出來。然而,我聽了一個小時的哭聲。不管故事是什麼,重要的是有人目睹了他的悲傷。

  這個時候我常常會想起劉德華唱的男人《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

  03

  相信愛情意味著放下防禦

  很多次被男人問及:你是否相信愛情?這個問題也多次在諮詢室裡面被討論。

  當然,我相信愛情,這對女人來說更容易也更自然,但對男人來說,願意相信愛情必然意味著放下防禦,脫下盔甲,變得溫柔以接近自己和伴侶。

  要愛會受傷害,因為你愛上一個人也意味著賦予這個人可以傷害你的心理特權。因為在意所以脆弱。而不愛又會孤獨得在盔甲裡死去。這真的不容易,沒人保證不受傷。這是個永遠都會糾結的命題。

  願意相信愛情后,還有一個問題經常讓男人渴望而擔憂地糾結著:我是否還能去愛?這確實是一個真正的擔憂。畢竟,我們不能只是生活在幻想中,但是當我們滿足於現實時,我們就在體驗千山萬水。

  但奇怪的是,問這些問題的男人,骨子裡都是願意去相信愛情的。

  我不知道我聽過多少次。在諮詢室裡,這個男人把王菲的歌曲《傳奇》珍藏在手機裡,交給了我。與此同時,他被自己迷住了,渴望那種飄忽不定而美麗的愛情:你在天上想著你,你在我面前想著你…就因為他在人群中看到了你。

  實際上,我眼中的男人其實更渴望愛情。因為恐懼而壓抑,因為壓抑而渴望。這樣的渴望就像隨時要爆發的火山,只不過你並不知道它何時爆發,或以何種形式爆發。

  看著當代男人的脆弱,我感慨萬千,感到有些欣慰,因為在宣揚“堅定”的過去時代背景下,這些感覺孕育著新的變化和希望。

  在地球上,對“男人”的需求似乎從一開始就高於女人。人們總是被要求出現在事件面前。因此,漸漸地,男人被描繪成“勇敢、力量和力量”的代名詞,而“哭泣和脆弱”似乎只是女兒的世界。

  但人,本身就是一個陰陽的合體,他可以堅強,那為何不能允許他的柔弱?

  他可以無所畏懼,但為何不能夠滿足他的哭泣?

  他可以充滿力量,但為何不能夠允許他的疲勞?

  對男人來說,也許,我們有時可以感受到他們的情感,與他們分享,讓內心的孩子在妻子的懷抱中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