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充分體驗人生的不安全感。
首先,先從理論上來說說,什麼是安全感。
按馬斯洛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在人的基礎需求裡,除了維持生命的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外,安全感需求,英文叫作safety needs,是第二個基礎需求。它既包括外在安全感需求,也包括情緒的,或者叫心理的安全感需求。
因為安全需求是人非常基礎的需求,所以追求安全感是人的本能。
那麼有心理安全感,是什麼狀態?馬斯洛說,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指的是「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滿足一個人現在和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
然而,絕對的安全感是不存在的。
我們一方面要大大方方地承認,人都有對安全感的需求,我們通過各種方法,希望提高自己的安全感,這是很正當的行為。另一方面,又因為有衰老與死亡的存在,因為有對生老病死的恐懼——我們也要認識到這種恐懼是一種十分正常的心理現象。
不誇張地說,建設安全感,是一項終身事業。對於男性、女性,都一樣。
但是,總體而言,對安全感的敏感度,男性和女性卻是有差異的。女性對安全感問題的確會更敏感些。不是有句很流行的話嗎?缺乏安全感是世界上最流行的婦科病。這是女性的生理基因特點、獲取社會資源的能力,以及當下的男權中心文化等綜合因素所導致的。
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隨著人類生產方式發生的巨大變化,女性的生產力、女性創造財富的能力、女性的價值和地位,相較於過去而言,都得到了極大提高。所以,我們才可能在比如《我的前半生》裡看到唐晶、吳大娘這樣的職場精英女強人的形象。
她們,至少在生存層面、創造穩定生活方面,是能自給自足安全感的。但是,比如像唐晶就會有其它方面的安全感不足問題。
總體來講,誠如馬斯洛所說,安全感是決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在他研究後期提出的十條心理健康標準裡,第一條就是「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如何左右我們的人生,今天我會通過《我的前半生》的劇中人物來分析一下。
1.羅子君
羅子君在與陳俊生的婚姻期間,是一個安全感十分匱乏的女人。
具體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首先,我們從羅子君的原生家庭來分析。
心理學中基本有個普遍共識,人最初的安全感是從父母這裡建立的,這也是安全感的基本來源。如果能從父母這裡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就會體驗安全感,並延伸出對與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感覺到自尊、自信以及對現實和未來的確定感和可控制感。
具體到羅子君身上,她從小沒有能生活在一個很穩定富足的環境中,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拋妻棄女。母親,可以說是含辛茹苦把她們養大,性格也不是太好,而且她母親也經常動不動就要控訴一遍她們父親的罪過。這些會讓羅子君自小對男人、丈夫的專一性、忠誠度帶有懷疑,對家庭的穩定性抱有疑慮,從而帶來安全感的匱乏。
更要命的是,羅子君的母親還經常灌輸給她和妹妹:你們是沒什麼本事的,最緊要是嫁給一個好男人。這一方面是造成了羅子君姐妹對自己能力上的低認知;另一方面更是灌輸了一種「依賴性」、「夫榮妻貴」的價值觀。
好在,羅子君的母親縱然有很多不是,但是她是非常愛這對女兒的,這種絕對地、毫無保留的愛,會多少平衡羅子君心中的不安全感和缺憾。但這些帶來的安全感,與失去為她提供一切的婚姻的恐懼感相比,實在不足以相提並論。
其次,從羅子君的個人角度來說,她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是她缺乏安全感的第二大原因。她對掌控自己的人生和外界環境都缺乏確定感和控制感。維繫這份婚姻的穩定性,就是她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工作」和「經濟能力」。
第三,經濟上的高度依賴性,直接導致羅子君人格上的不獨立性,她就像一個菟絲花一樣,攀附在陳俊生身上。她把丈夫的喜好活成了自己的喜好,她還將所有年輕漂亮女性都當作婚姻的假想敵,對所有年輕女性充滿敵意。
同時,一個內心越匱乏的人,會越想炫耀自己的佔有,而炫耀這種佔有,就成了她填補安全感的一種重要路徑。但卻是一個錯誤的方式。那更滋生出了羅子君的虛榮、傲慢、無禮等一些負面特質。
那時候的羅子君妥妥一個無腦、無知、無界限的「三無」主婦。
缺乏安全感最容易導致的一個很致命、很根本性問題就是:外界環境中的任何一個影響,每一個刺激,他們更容易以一種不安全的方式被解釋和解讀。
羅子君在和陳俊生的婚姻期間,因為極低的安全感,她像一隻獵犬一樣去探測、分析丈夫所有的行為。羅子君的表現,在她丈夫陳俊生看來,當然「十分糟糕」。他一直忍讓、縱容著這位妻子,但內心的不滿,加上辦公室裡一朵解語花的出現,還是讓他輕易地陷入了婚外戀情。
應該說,陳俊生的出軌,羅子君不是完全沒有責任的。
2.唐晶
唐晶出色的工作能力為她帶來了財務自由,她這方面有著高度的自尊、自信和自我價值感,有很強的底氣,也有很強的安全感。
然而,她的漏洞是愛情。愛情可能也是很多女人、包括女強人的漏洞。
唐晶與賀涵相戀十年,卻對這段感情始終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
究其原因,一方面,唐晶自己首先就不太相信愛情。她父母當年婚姻不幸,在她看來,「愛情易逝,唯有日夜兼程地追求著物質與精神的獨立。」
另一方面,是唐晶這樣一個愛情安全感相對低的人,卻恰巧碰上了一個給人強烈不安全感的愛情對象,女粉無數、追求者眾多的「偶像」賀涵。他作為唐晶的男朋友,不夠考慮女朋友的心理感受,明知她知道了他的那些事會痛苦,卻依然做了。
再加上賀涵反復對唐晶強調的一點是:我們在一起,不談未來、不談婚姻、不談戀愛。這種種行為,在唐晶解讀起來,就是賀涵不夠愛她。
在賀涵最後對唐晶攤牌、提出分手之後,唐晶終於說出來:
「在你面前,我的確緊張,的確患得患失,這十年來,我隨時準備著有一個更好的女人出現,來取代我。」
她甚至自己已經預演了無數遍與賀涵的分手,想好了到時應該怎麼說怎麼做。
這裡我還想說另一個問題,唐晶膽怯地不敢從愛中索要安全感,只敢從自己能掌控的工作中建立安全感。然而,過強地依賴於工作帶給自己的安全感和價值感,這種單一性來源,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你會把工作看得特別重,會很難接受工作上的閃失,工作出錯所帶來的後果。
這也是為什麼,當唐晶在工作與賀涵代表著的愛情之間發生衝突時,她幾乎本能地就選擇了前者。哪怕不惜傷害賀涵。
所以,唐晶,就是一個強安全感與不安全感混合的矛盾體。其實,我們大多數人,也都如此。
1.經濟獨立、自立
不用依賴於任何人,自己就有解決生存需求的能力,能規劃好目前的生存需求,以及未來養老時的需求,在經濟上有足夠應對變化和突發情況的能力。所謂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對於女人而言,這一點尤其重要。這是一個人建立安全感的基礎。
羅子君後來為什麼能建立一個比較穩定的安全感?因為她在她的幾份工作中磨練出了謀生的能力和技巧,也獲得了能支持她生活的收入,並且她一直還在進步。
羅子群後來為什麼也能建立出更強的安全感?因為她在姐姐的支持下,盤下了一個餛飩店,自立了。
2.人格獨立、思想獨立
經濟上獨立,人格上還要不依附於任何人。
這意味著你在思想上有自己的價值體系,有自己的護城河,精神的安全網,你不會輕易就被別人所操控了。你不會把另一半的愛好活成你自己的愛好,不會因為對方一句表揚或批評就輕易地影響自己的喜怒。你知道你自己是誰,你知道你為什麼是你自己。
即便是在對方所謂拋棄你,放棄和你的關係與婚姻之後,你也不會嚴重摧毀自信、自尊,認為這都是自己不值得被愛,不可愛造成。
女人要建立自己的價值體系,這建立在你對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和環境的關係有健全的認知之上。所以這些是同步建設的一個過程。
比如,面對人終將衰老的事實,女人要明白,在兩性關係、婚姻關係裡,在外形達到基礎標準之後,外形的美,其實並不是影響關係質量的主要因素。如果偏執於此,可能就會像羅子君一樣,滋生出一個中年、老年女人對年輕女人的敵意,覺得全世界都在搶自己的老公。
比如,一個對自己的長處、短處沒有客觀認知的人,一個對事物客觀規律不能有清醒認知的人,常常會建立錯誤的自信,最後受挫後,也會帶來安全感的潰敗。
而在學習、修煉的過程中,首先是我們自己要有開放的心態,謙虛地、審慎地、批判性地廣採他人之所長。因此也可以說,學習能力、反省能力,是建立安全感的基礎。培養出明辨是非的能力,是人建立安全感的重要一步。這才能建立出真正的自尊、自信,才能有充分的安全感。
3.有愛的能力
人很強的不安全感來自於對孤獨、衰老、死亡、分離的恐懼,按照弗洛姆的話說,愛是拯救人生孤獨感的唯一方式。
我們要明白,親密關係中的愛是需要建設的,健康的愛,一個重要基礎就是彼此有信任安全感。它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
1)可預測性,意味著基於伴侶過去行為的規律,我們相信自己可以對伴侶作出準確的預判。
2)可依賴性,意味著我們相信,伴侶有被我們依賴的能力和意願:Ta不單有能力提供支持,也願意支持我們。
3)信念,就是無條件地相信對方對自己的愛。比如羅子君對賀涵,賀涵對羅子君。到了信念這個程度,是最完美的狀態,雖然難度也很高。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不是讓我們精算對方對我們的付出,對方是否做到了,這是雙向的給予。
學會在愛中信任、付出,學會向對方表達自己的愛,坦誠自己的脆弱和需求,也學會妥協。在互相地妥協與調整中,在深度理解與諒解中達成共識與共情,才能形成真正良性的互動,才能真正提升彼此的信任感、安全感和親密感。
4.多渠道建立安全感
安全感來自多個渠道,要平衡地形成多角,這樣的支撐才更穩定。不能過於偏向某一個方面,而缺失另一面。好像唐晶。
要盡力做一個平衡。
5.相信自己具備重新塑造自己的能力
薩提亞認為,人有3次出生,也就是有3次機會建立跟世界的關聯。
第一次是受精卵形成的時候,形成了生命力。第二次是離開子宮的時候,通過母嬰互動建立了對世界的認識。在前兩次當中我們都很被動——被決定了以怎樣的性格怎樣看待了世界。但是人長大後,具備了重新選擇自己的能力,也就是第三次出生。
我們沒有能力選擇原生家庭,但是,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重新塑造自己的可能。這是我們的第三次出生。
所以即便是羅子君那樣的原生家庭,她也可以選擇重生,打破母親灌輸給她的價值觀。
6.不執念於對絕對安全感的追求
積極建設安全感的同時,不執念於對絕對安全感的追求,讓追求安全感本身成為囚禁我們的囚籠。
放下對所謂「完全掌控感」、安全感和穩定感的執念,接受人類的局限、脆弱與渺小,學習坦然面對病痛、死亡,坦然面對危險的存在,才能讓我們從安全感的囚籠中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