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灰色技能”撞了腰

  嘉賓簡介:

  葉凱華:某網站負責人

  左麗麗:某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研究生

  大學生求職遭遇“灰色技能”

  曉娟:時下,大學畢業生們紛紛離校,踏入社會,求職自然成為一個應景的焦點話題。前不久我了解到,有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會提出諸如“你會喝酒嗎”“你會唱歌跳舞嗎”“牌打得怎樣”之類的問題。與必備的專業技能相比,這些能力不少人稱之為“灰色技能”,眼下似乎越來越受到各方人士的關注了。

  麗麗:是啊,這樣的情況我就碰到過。之前有家公司來我們學校招聘,就要求女生會喝酒,這讓大家對這家公司產生了不好的印象,覺得他們可能過於重視應酬而不是專業技能,即使去了可能也不會有太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去這家公司的應聘者寥寥。

  曉娟:職場應酬在所難免,可將其提升成一個招聘條件,就似乎有點匪夷所思,某些用人單位怎麼突然這麼重視大學生的“灰色技能”呢?

  凱華:這種現象的產生一方面與某些職業的要求相關,比如公關、外貿,為了適應市場競爭,重視與客戶的交際、溝通。而用人單位又不願花費時間對新人扶上馬送一程,希望應聘者“來之能戰,戰之能勝”,很快適應職業需要。於是就對“會唱歌、能喝酒、多才多藝”的大學生青睞有加。

  麗麗:我覺得這反映了某些企業浮躁的用人心態。

  凱華:另一方面,這種現像也與中國的社會文化相關。中國是一個重人情的社會,不可否認,很多公司或企業的合同,就是在觥籌交錯中談成的,但對剛畢業的大學生,“灰色技能”的要求需要有度。如果要求過分,比如要求應聘的女生既能陪吃,又能陪酒,還能陪跳舞,那應聘者就要理性辨別了。

  陽光心態驅除“灰色心理”

  曉娟:今天的大學校園雖然已不是“純淨的象牙塔”,但相對於喧囂的社會,依然需要保持一個相對單純的學習環境,這些“灰色技能”勢必對大學生,尤其對一些因此求職受挫的新人來說,會產生一定影響。

  凱華:用人單位在招聘中要求“灰色技能”的現象的確存在,但並不是主流現象。而對於有些求職的大學生,尤其是家境貧困、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大學生,面對“灰色技能”會讓他們產生“灰色心理”。

  曉娟:會讓求職者感覺不被需求,沒有價值感,負面暗示自然引出負面心理。

  凱華:這種“灰色心理”的具體表現在:對求職有畏難情緒,害怕面對用人單位;認為還是要靠關係才能成功,不承認實力才是就業市場上的“硬通貨”;對前途感覺很迷茫,學習沒有明確目標等等。

  麗麗:不過,大多數大學生還是能用“陽光心態”去看待“灰色技能”的。畢竟喝酒唱歌也是與客戶溝通交流的手段,只要不過度,為了企業的利益,在一定範圍內還是可以接受的。

  曉娟:如果經過層層淘汰,在最後的面試中遭遇“灰色技能”的要求,那又該如何應對呢?

  凱華:大學生在求職中一定要了解用人單位的企業文化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姿態不要太低,不要一味去迎合別人的要求。面對“灰色技能”要看自己的意願,即是否願意為這份工作改變自己,適應企業。另外,回答時也應注意技巧,要抓住主考官詢問的目的意圖,不要急於作答,也不要簡單地肯定或否定。如果問題較為棘手,可以採用輕鬆幽默睿智的方式迂迴作答。

  提升自身素質增加求職砝碼

  曉娟:大學生的確應該正確認識和應對“灰色技能”,為自己的求職增加砝碼。

  麗麗:其實“灰色技能”就是社會化的一種表現。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可以適當了解。大學期間多參加一些社團的活動,或是偶爾和要好的同學一起去飯館茶樓KTV,學學唱歌跳舞,這樣既能豐富課餘生活,增進同學間的感情,也能提前了解社會,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

  曉娟:其實這也是不少大學生的休閒活動內容呢。特別是時下的年輕人,還有幾個是隔絕社會的書呆子呢?

  麗麗:我有一位師兄就曾經因為不懂得酒桌上的禮儀鬧過笑話。一次他和公司領導一起吃飯,因為不太會喝酒起先非常拘謹,不知道該如何給領導敬酒,兩杯下肚後,藉著酒勁居然跟老總稱兄道弟起來,完全沒有了長幼之分,上下級之別,讓平時對他讚賞有加的在座領導們大跌眼鏡。如果這位師兄對酒桌禮儀多一些了解,也就不會鬧笑話了。

  凱華:提前了解一定要把握好度。太重視技巧則不值得提倡。如果大學生過分熱衷於喝酒打牌拉關係等,試圖將自己迅速鍛煉為“社會人”,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不容小覷。荒廢在校的大好學習時光,將精力過多用在學“灰色技能”上,從長遠看對畢業生的未來職業生涯只會是有害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