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不一定傷感情,但一定見人品

  那些自己不賺錢,而去問別人要錢,

  並且覺得別人給他錢理所當然的人,

  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前不久,一位多年沒聯繫的大學同學,突然打電話來找我借錢。

  說是想把農村老家的房子裝修一下,但自己還差點錢。

  在我答應藉錢之後,他連聲道謝。

  接著,他開始在我面前數落起,那些沒有借錢給他的人。

  他憤憤地說:“有的人聽到我提借錢兩個字,就馬上把電話給掛了。

  對這樣的人,以前的交情算是完了。”

  聽完他這一番話,我覺得十分滑稽。

  從前只聽過《羊皮卷》上的一句話:

  “借錢給朋友,將以失去友情作為利息。”

  萬沒想到在如今這個荒誕事年年有的年頭,

  向人借錢,居然也成了毀掉交情的便捷法門。

  向人借錢,別人不借給你,可能把交情毀掉;

  別人爽快地把錢借給你,同樣也可能毀掉交情。

  朋友小戴急著想要買車,但是奈何存款不夠。

  於是,他就向另一位朋友小李提出借一萬塊錢。

  他兩人向來關係親密,互相視為知己。

  小李當然二話沒說,當天就把一萬塊錢打到小戴的支付寶上。

  然而兩個月後,小李就開始催小戴還錢。

  然後他二人大吵了一架,關係降到了冰點。

  雖然小戴最終把錢還上了,但他們之間關係的裂痕卻再也無法彌補了。

  從此,他們成為了陌路人。

  這劇情轉折得莫名其妙,讓不少朋友都摸不著頭腦。

  小李當然不是吝嗇的人,

  也不是為了一萬塊錢會隨便和好朋友鬧翻的人。

  後來,小李跟我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原來,作為小戴知己的小李,對小戴的工資收入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

  他知道小戴收入不錯,甚至比自己要高得多。

  他原以為小戴既然開口借錢,

  肯定特別急需這筆錢,所以才同意借錢的。

  可後來他發現,借完錢後的小戴,活得甚是瀟灑。

  小戴經常帶著女友四處吃喝玩樂,買的也都是高檔貨,

  還拍下來往朋友圈里大曬特曬。

  而小李向來節儉,那一萬塊錢都是他省吃儉用存下來的。

  他自己漂泊在大城市,沒車沒房,又是窮光蛋,又是單身狗。

  小李心裡越琢磨越覺得不是滋味。

  小李說:“老子借錢給你,不是讓你過得比老子還瀟灑的!”

  小李的話,說得確實話糙理不糙。

  常言說的好:“救急不救窮。”

  對於借錢的人來說,當然也應當“借急不借窮”。

  家人突然得了重病,急需錢做手術,

  不然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這種人命關天的大事,去問人借錢,自然並無不妥之處。

  然而,你說你要急著裝修房子,想要急著買車,

  這些事對你來說可能確實很急,

  但對其他人來說,這都屬於改善你個人生活的範疇。

  房子先留著不裝,房子並不會垮掉;

  車子先留著不買,汽車公司不會倒閉。

  朋友並沒有義務拿他的錢,來幫助你改善自己的生活。

  交情再好,也同樣是這個道理。

  海明威曾說:“借錢是乞討的開始。”

  實際上,借錢就是還得還錢的乞討,

  而且大多數時候,還並沒有這種乞討的必要。

  美國著名哲學家、作家艾茵·蘭德,

  以提倡“理性的自私”而聞名。

  有一次,她的外甥女想要買衣服,但缺25美元錢。

  於是想到了向她借錢。

  外甥女尚未從學校畢業,還沒能力用自己的雙手掙錢,

  所以蘭德同意借錢。

  這筆錢,對於蘭德來說是小意思。

  但她卻十分“吝嗇地”寫了一封信給外甥女,

  要和她約定好還款的時間,

  要求她畢業之後能掙錢了,就要立馬還錢。

  她明確告訴外甥女,

  如果到約定的時間還不還錢,她不會接受任何藉口,

  會直接將外甥女視為一個爛人,並和她斷絕聯繫。

  艾茵·蘭德還說:“我認為那些自己不賺錢,而去問別人要錢,

  並且覺得別人給他錢理所當然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

  是的,關係再好,交情再深,

  只要你還有能力掙錢,就沒有人應該借給你錢。

  他們從來不欠你的錢。

  莎士比亞曾經告誡過:

  “不要向別人借錢,借進來會讓你忘了勤勉。”

  你真的以為,只要你開口借錢,

  朋友們藉給你都是理所當然嗎?

  當你準備去向朋友借錢的時候,

  請捫心問問自己,你真的非常急需這筆錢嗎?

  沒有了這筆錢,你的人生就會變得很悲慘嗎?

  還是你只是想提前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如果是用著別人辛苦掙來的血汗錢,

  提前享受你尚還不配擁有的生活,

  良心過得去嗎?

  真正有良心、有理智的人,

  從來不會靠借別人的錢,來滿足自己的私慾,

  而更願意以自己的奮鬥,來改善自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