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不羨慕那些朋友多的人

  偶然一次飯局上,我認識了一位做家俱生意的朋友。

  初次見面時,他與在座的所有人都聊得很來,每個字每句話都讓人感到很舒服,飯後他主動提出大家互相留個微信,眾人全都欣然接受。

  我與他相鄰而坐,他很得意地指著手機告訴我,自己的微信好友已經有一千多人。聽到他講平時在朋友圈裡見到的各種趣聞,我很吃驚。

  因為我的通訊錄裡有一百多人,我已經認為很多了,而常聯繫的朋友更少,只有二十人不到。我問他那麼多朋友,怎麼顧及得了?

  他笑著告訴我,微信裡面一大部分人,都是談生意認識的。之前有過接觸,現在偶爾也會一起吃頓飯,實在沒聯繫的,大不了就刪了唄,朋友那麼多,也不在乎那麼一兩個。

  聽了他的話,我才明白,原來他所指的朋友多,不過是些點頭之交。也難怪,生活裡面要接觸的人那麼多,見面打個招呼,問候聲好都是在所難免,真要把這些人納入進朋友圈,那每個人的朋友還真是不少。

  朋友多是好事,只是人得精力有限,無端讓一些本該草草經過的陌生人,停留在自己的世界,實在有些浪費。

  社會學裡面有個很著名的”鄧巴數字”理論,也叫150定律。它講到人類智力將允許人類擁有穩定社交網絡的人數是148人,四捨五入大約是150人。人一輩子活動得圈子很小,要交到真正知心的朋友,還有賴於機緣,或許一生就一個是真得懂你。

  大部分人都是在你的舞台裡面,走個過場。從你讀書開始,到畢業工作,結婚成家,身邊親近的人總在變化,喜歡的人來了又走,去了再來。人走茶涼,大抵如此。

  真情尚且難得長久,你想要濫情在萍水相逢之中,別人也只會對你不以為意。過得了初一,過不了十五,既然交不了心,便只能各自天涯。友情需要經營,卻不能鑽營。像那位朋友,我想朋友多只是能滿足他的驕傲,卻告慰不了他的靈魂。

  受到身邊長輩的影響,我有很長一段時間將朋友多了路好走,看得太重,這導致我在陌生人面前,多少有點畏畏縮縮,我希望留住每個朋友,卻總擔心自己言行舉止的不當,會引起別人的反感。

  那時候,我很羨慕那些擅長交際,身邊常常包圍著一群朋友的人。也嘗試著去談別人喜歡的,做別人歡心的。

  直到後來才慢慢發現,朋友並不是時刻不能或缺。人真正需要朋友的時候,其實就是四下無人的寂寞夜裡有個肩膀。

  比起一大群人吃飯喝酒,遊樂玩耍,我更希望自己傷心的時候有個人在身旁,不需要有什麼言語,只要能聽我訴苦便好。

  有些人曾經問我,為什麼自己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我想可能就是因為人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在學習如何獨立。

  獨立去上學,獨立去求愛,即便結婚以後,養家的工作還是要一個人去做。群居只是學會獨立的需求,在慢慢適應獨立的生活的同時,你對外界的依賴自然就少了,朋友能給你的寄託便也少了,有些人就該淡了。

  但淡了並非沒了,古語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友情的意義並不在於你時刻陪我,而是好久不見,你有困難時來找我,我還是會幫你。

  所以朋友少也無所謂。最好的友情裡面,需要做的只有最好的自己。人很難強行融入一個圈子,陽春白雪的容不得下里巴人,大字不識的聊不懂天文地理。在趨上的圈子裡面,人只有不斷進步才能不被排外。

  朋友不再多少,有幾個聊得來的伴兒就好。不必強求與別人的機緣,不屬於自己的朋友,終會散去,該來的那個人,也終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