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雞肋”白領的尷尬

  出入豪華商務中心,可還是隔著櫥窗與世界名牌遙遙相望; 公司一有風吹草動,第一個被“炒魷魚”的可能就是你; 假如你主動離職,老闆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找上百個比你更優秀的; 複印、打字、倒水、跑腿……所有同事不想幹的事兒統統由你包攬; 雖然你已經足夠努力,可是升職、出國培訓的好機會總也輪不到你; 你很迷茫,不知道將來路在何方; …… 這是職場上一些小白領的真實生活,在光鮮的外殼裡有著太多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內瓤。根據上海市勞動部門今年的統計數據,相對於技術含量較高的藍領崗位來說,這類白領的薪水已失去優勢,身價在貶值。我們姑且把他們叫做“雞肋”白領吧。假如你也有上述狀況,就要小心了。

  專家建議:塑造核心競爭力早日實現轉型

  屈輝認為,如果你發覺自己有變成“雞肋”白領的危險,那麼,與其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之間搖擺不定,還不如早作準備,抓緊時間充電,掌握某一方面的專業技能,盡快實現職業轉型。

  “雞肋”式的工作

  孫麗是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在一家外資公司任部門經理助理,月薪3000元左右。年輕靚麗的她,畢業兩年裡換了幾份工作,不外乎助理、秘書、文員、前台等。最近,她一咬牙又辭了職,報名參加茶藝師培訓,決心做個茶藝師。很多朋友不理解,放著好好的白領不當,辭職去學什麼茶藝?可孫麗自有一番道理。

  “說是白領,可每天干的活,不外乎跑跑腿、幫經理寫寫英文Email、打打字、接待客人甚麼的,凡有個大學文憑的人都能幹。跳槽呢,最多挪個窩繼續做助理,學不到一技之長。我一晃就要奔30歲了,還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

  孫麗準備學了茶藝之後,利用自己的英文特長,向外國友人介紹中國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她還想競選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茶藝形像大使”。

  “我有個同學是做IT銷售的,剛畢業時薪水沒我高,工作也很辛苦,可現在,人家月薪已超過我3倍,還不斷有獵頭公司找上門來。我呢,工作兩年下來,原來以為外語是自己的優勢,可現在誰不會!3000塊的薪水說高不高、說低不低,工作也沒什麼挑戰性,每天原地踏步,知識一點點被’折舊’。”

  “現在我總算找到了一個既感興趣,又能發揮專長、實現自我價值的職業,儘管沒人理解,可我還是要儘早告別這種表面風光、感覺卻像空中樓閣般的小白領生活。”孫麗說。

  “雞肋”白領的尷尬

  東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高級主管屈輝認為,白領成“雞肋”事出有因。像孫麗一樣,大學畢業後,這些人幸運地進入了外國公司的代表處,或是小型外資企業,擔任助理、行政、文員,甚至是首代助理,工作較清閒,薪水可能比同一時間做銷售、技術的同學略高一籌。他們每天有效的工作時間可能只有幾小時,而此時做銷售或技術工作的同齡人卻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術,拼命跑客戶,加班加點完成工作任務。比起他們,悠閒的白領生活很讓人羨慕。可是,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兩三年,白領一旦失去了安逸工作,可能一下子便跌進了迷茫之中:上哪裡再去找這樣既清閒、薪水又不錯的工作?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再過兩年,年齡上也失去優勢了,哪裡是我的職業發展方向?

  屈輝認為,很多年輕人大學畢業後便順利地謀到了一個門檻較低、工作相對輕閑的工作。他們大都在公司裡從事行政、助理等輔助性的工作,沒有機會深入接觸業務,工作職責比較寬泛,挑戰性不強。造成的後果是,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下養尊處優,每天重複著簡單、瑣碎而沒有挑戰性的工作,學習充電的機會較少,與外界社會的聯繫機會不多,無形中造成職業競爭力下降。隨著年齡的增長,面臨著要跟一幫師弟、師妹們搶飯碗的危險,此時他們不肯放低原有身價,再去尋找工作機會,就成了所謂的“雞肋”白領。

  “雞肋”白領四大症狀

  職業門檻低招聘會上,助理、文員、客戶服務等職位的應聘者總是擠破了頭,其中職業門檻較低是主要原因。有大專以上文憑、懂一點英文、會操作電腦,加上1年以上工作經歷,就可以踏進白領圈了。

  核心競爭力缺乏像孫麗一樣,很多人在工作兩三年後才幡然醒悟,思考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兒:是英文嫻熟,還是打字速度比別人稍快一點,抑或對哪裡能訂到便宜機票爛熟於心?如果說做銷售的須懂得推銷藝術,幹技術的要深諳專業技能,那麼“雞肋”白領們缺少的恰恰是以技術或業務經歷為支撐的核心競爭力。

  職業目標不明確因為沒有機會接觸公司核心業務,從事的都是輔助性的簡單工作,“雞肋”白領們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缺少規劃。一個明顯的表現是,這類人的跳槽頻率比較高,且沒有明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