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不能說的秘密

  情人約會,無意間卻被記錄下一舉一動;同一寫字間談戀愛,卻被公司用“禁戀令”制止;白領們相親,還未謀面家底就已被來了個兜底翻;跟TA分手,不料曾經的隱私卻被對方網上散播出去……現在的情人們談場戀愛似乎也不那麼容易,科技的發達催生了許多新煩惱。

  情人約會成他人鏡頭中風景

  情人約會,卻在無意間成了他人鏡頭里的“風景”。高科技發達的今天,各類功能齊全的數碼用品、監控設備大行其道,卻也成為許多人噩夢的開端。

  隨著公共監控系統的普及,大多數公共場所都安裝了攝像頭。記者在經過哈根達斯冷飲店等餐飲店時發現,店里基本都裝有能夠覆蓋全店的攝像頭。店內情侶們的一舉一動盡收店經理眼底,而店內的情侶們似乎渾然不覺!

  不但地鐵、商店裝上了“眼睛”,連學校也不例外。

  記者走訪了上海大學寶山校區,發現攝像頭不止安裝在建築物外側、走廊、機房內,連大型階梯教室的後牆也都安有“大眼睛”。一些大學生情侶擔憂地表示,在學校約會還得挑地方,一不小心,“行為”就被記錄下來了。

  辦公室禁戀令白領戀愛沒了自由

  如今,“禁戀令”已成不少公司尤其是外企單位的“潛規則”。有的公司絕然不允許一個部門的員工談戀愛,有的則明確規定同公司的不能談戀愛。事實上,辦公室戀情不僅難逃有心人的“火眼金睛”,情侶間的隱私也常會被拿來“評頭論足”。

  職場新人麗麗大學畢業來到一家IT公司。不久,麗麗跟部門同事ERIC互相產生好感,在公司“禁戀令”的壓力下不得不展開地下情。但紙包不住火,不久麗麗就感覺到了同事異樣的眼光,不僅有八卦的同事前來詢問二人“進展狀況”,甚至有人在背後說她“有心計”,還不時有人在茶馀飯後談論他二人戀愛的情況。麗麗哭笑不得,最後不得不放棄了工作。

  對於辦公室戀情,大多數白領認為屬於個人隱私,公司無權干涉。某網曾作過一個“你有過辦公室戀情嗎”的調查,61.4%參與調查者認為辦公室戀情是個人的自由,屬於個人隱私,無須理會。只有13.3%的人明確表示反對。

  相親尚未謀面先翻老底

  相親尚未謀面,自己的身高、體重、血型、工作甚至家裡是否有外地“窮親戚”的一家一當就已全部被對方家長知道了。

  本來嘛,打聽對方情況無可厚非,但現在不少家長關心的內容越來越多,讓一些被調查的白領覺得自己幾乎沒什麼隱私可言。

  梅小姐在某外企工作,薪水頗為豐厚。不久前,梅小姐經人介紹認識了一位在銀行工作的男士。男方家長費盡心思打聽梅小姐的身高、長相不說,甚至家裡有沒有房子,父母工作收入如何也要過問。最讓梅小姐不能接受的是,對方家長還偷偷調查她的病歷,連她是否有些“不可告人”的疾病和生理缺陷也要了解清楚。梅小姐得知後十分氣憤,最後跟對方不歡而散。

  戀愛分手後隱私成笑柄

  網絡時代,戀愛時網絡是“媒人”,分手後網絡成“罪人”。最近網友小峰就為分手付出了高昂的“網絡代價”。

  據悉,小峰因不合與女友分手,分手後不僅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甚至還被對方“倒打一耙”。對方因心有不甘、蓄謀報復,不斷將小峰曾經患過“ 乙肝 ”的事實發佈在雙方都去的QQ群。從此常與小峰來往的網友紛紛疏遠小峰,聚會也不再叫他了。

  網友小妖也有同樣的煩惱,在與男友分手後,對方竟將她的隱私當笑料出賣。小妖曾經與男友同居過一段時間。期間她晚上打呼嚕的毛病讓男友很是頭疼,多次勸說她前去醫院治療,但小妖一直以放不下面子為由拒絕。分手後她的前男友就將她打呼嚕的事情通過MSN、QQ等告訴了她的同事,於是這件事迅速成為“眾人皆知的秘密”,還嚇退了一位打算追求小妖的男同事。

  專家聲音

  社會學家:情感隱私被“踐踏”,讓人憤然。復旦大會社會學教授於先生表示:隨便GOOGLE,BAIDU一下,就有成千上萬的信息跳出來。似乎一不留神,你的個人信息、照片就會在網上傳得昏天黑地。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胡先生則認為,倘若個人隱私被揭露,很容易引起當事人的心理問題,因此一個健康的成熟的社會必須採取措施來保護個人隱私不受侵犯。

  同時,公眾人物的隱私又不同於普通百姓,“公眾人物的隱私應該跟普通人區別開來,因為公眾人物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百姓的眼皮底下,他們被過度關注是可以理解的,但白領們的情感隱私也被如此’踐踏’,這讓人有些憤然。” 律師:憑什麼就不能有辦公室戀情?

  明泰律師事務所律師伊瑜認為,學校、商場等如果在需要保密的場所,如財務室等地安裝攝像頭,作為保安系統的一部分是合法的。

  公司禁止辦公室戀情的規章不合法,我國的《憲法》和《婚姻法》都保護戀愛、婚姻自由,其他人不得乾涉。萬一因為這件事在公司呆不下去了,律師建議不妨向公司索取經濟賠償,每工作滿一年的補償一個月工資,最高補償12個月。

  對於散播他人隱私的行為,伊律師認為,如果對方確實屬於惡意散佈,這樣的行為可以適用《民法》或《刑法》,向法院起訴。這樣涉及隱私的訴訟可以適用不公開審理,不必擔心因為上法院而鬧得“路人皆知”。

  心理學家:社會獵奇心理

  “也許正是社會獵奇心理的普遍存在,才造成那麼多偷拍事件的發生”,心理學家周宇表示,當代社會雖然已經進入轉型期,但是對於兩性關係還是比較傳統的,因此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許多人的獵奇心理能夠得到滿足,偷拍偷窺事件也更為普遍。

  “現在不少人偷拍偷窺他人,其實是帶著一種惡作劇或者報復心理,這與他個人經歷有著很大關係。還有不少人通過網絡炒作自己,其實是對自己評價過低,是不自信的表現。這部分人在現實生活中往往不是成功者,他們要通過虛擬世界中的點擊率、回復來彌補現實中的虛弱,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網上總有那麼多奇貼、怪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