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領圈的集體心理焦慮

  不久前有一份《白領健康調查》顯示,在將近2000人的心理測試中,表現為“焦慮”的占到52%;表現為“人際關係異常”的為37%;表現為“敵對”的10 %。專家認為,“焦慮”和“人際關係異常”表現的比例比較高,可以說相當一部分白領出現輕度心理異常。

  “心跳過快、胸口疼痛、頭昏,也可能感到恐懼,覺得要死了、要發瘋,甚至失去控制,在幾分鐘到半小時後,常不治而愈;坐立不安,或者總怕自己或家人遇到什麼不好的事,每天上班憂心忡忡;總感到緊張、肌肉發抖、出汗、頭暈、胃部不舒服等,但醫生對他進行的軀體檢查卻無結果。”——這些症狀你有嗎?

  這些表現如果頻繁出現,有可能就是“焦慮症”的前兆。

  現在抑鬱症的群體正在逐漸擴大,這些人往往是社會層次高,處於劇烈競爭狀態下的人,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些生活條件好的人走進了抑鬱症的門檻?

  這應該與中國在大氣候下發展過大過快有關係。深受傳統思想教育的中國人,要在短短的幾年或者是十幾年內,培養、消化、改變和調整為適應社會快速發展趨勢的心態,要面對可能在西方國家數十年間面對的事情,從網絡、性、情感,生活方式到工作、人際交往方式等等,各方面都在改變。各種事情都使一個現代人處在蜂窩狀的旋渦中心,稍有不慎就會感覺到巨大的壓力。在市場商業操縱下的安全感缺失,人和人之間產生的信任危機,競爭壓力。傳統道德與新型社會轉化中的碰撞與茫然,無數個線頭,無數的蜘蛛網狀的信息使人很容易焦慮;被包裝和廣告誘惑出來的無窮慾望與實際能力的無法對等之間的偏差,也很容易讓人浮躁。總之,都市人會在今後更多地為今天享有的便捷舒適的生活付出更多的身體和精神代價。

  都市病、孤獨症、焦慮症、肌無力、愛無力、手機電腦網絡的依賴症,都是造成人們精神分裂、憂鬱、狂燥的因素。不是偏執就是懷疑——現代社會中的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心理疾病,只是很多人還沒有表現出來或者意識到而已。

  沒有了健康,一切都會歸零。

  所以,調節心理的健康“塑心”顯然刻不容緩:樂觀,心理疾病與人的性格和對待外界的態度有關,所以一定要讓自己有積極樂觀的處世態度;寬容,了解人性的特點,盡量寬厚地對待他人,學會諒解周圍的人和事;排解,尋找社會支持系統,比如親人、好友、同學,傾訴心底煩惱、委屈,尋求寬慰;宣洩,找一種方式,將積聚在心裡的苦惱、憂愁、委屈、怨恨等發洩出來;轉移,當遇到生氣或傷心的事時,有意識地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平時感興趣的活動中去;運動,通過戶外活動擺脫羈絆,使心態逐漸平復下來;同時,好的音樂也是排解煩惱,平息憤怒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