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戀分不開有情人

  七成人不怕異地戀

  為了學業和事業奔波忙碌,加上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住房條件緊張等原因, “同城分居”、“週末夫婦”等現象成了現代大都市的一道新風景,成為新型“異地戀”。8月3日,珠三角一份涉及3613人的問卷調查及網上調查顯示,曾經有過異地戀經歷、或正在進行異地戀的人數高達58%。

  這份調查也表明,50%的受訪者可以接受異地戀,認為只要兩個人真心相愛,終將克服地域的限制,另外21%的受訪者表示無所謂,只有三成的受訪者不能接受異地戀。

  現代羅密歐與朱麗葉

  人們對於異地戀的信心來自感情觀和物質世界兩方面的變化。首先,距離產生美是人盡皆知的道理,從心理學上來說,就是“羅密歐朱麗葉效應”,即莎士比亞筆下的羅密歐和朱麗葉因為世仇阻礙不能結合,反而使他們的感情越深刻、越要在一起。對現代人來說,這種效應更加明顯。不少人認為,愛情與自由同樣重要,愛情最理想的方式莫過於既深深相愛,又給予對方充分的空間,而異地戀恰恰是一種魚與熊掌兼得的方式。

  另外,由於電話、短信、電郵以等各種網絡語音和視頻聊天工具越來越便利,成本越來越低廉,現代人的時空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讓阻隔戀人的“銀河”逐漸變窄,“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悲劇不再重演。

  一年兩聚作保證

  不在乎朝朝暮暮的愛情,是否真的可以兩情長久?答案是肯定的。能夠接受異地戀的情侶,通常在其內心情感方面是成熟而獨立的,心理學家把這種類型的個體稱為“安全型”的人。他們的內心安全感很強,對自己有信心,同時也能夠信賴對方。“非安全型”的人更可能在愛情中喪失自我.在他們情感的背後是深深的焦慮以及強烈的掌控欲。這些人即使與伴侶朝夕相處,也未必比安全型的兩地戀人更穩定。

  當然,異地戀也有困難和風險。理想的愛情應由激情、親密和承諾三部分構成,缺一不可,而異地戀在“親密”這個方面將遭遇最大的困難。要建立親密的關係,就要保持與愛人的溝通和交流,讓身處異地的自己成為愛人生活的一部分。可能的話,每年起碼相聚兩次,就像牛郎織女鵲橋相會一樣,讓蓄積已久的相思之情也能有的放矢。